工作日的周一,早起变得格外困难……为什么周末休息了两天,在周一闹钟响起时还会困啊?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睡眠?
这似乎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晚睡8个小时的学生会考得更好。而另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连续两晚睡眠不足6个小时,可能会在接下来的6天都萎靡不振。
我们生活中好像也存在着一种担忧:如果我们没睡够8或7小时,我们可能内心就有点儿不安,甚至会用药物来达到睡眠标准。似乎只有睡够时间才是健康的标志。但事情真的如此吗?
有一项研究发现,在电灯被发明以前,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为5.7-7.1小时,并不比我们现在睡得多,但他们进行的狩猎或日间工作反而消耗更多体力。
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找到了三个狩猎的群体,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电灯和任何电子设备,唯一的光源是小火。所以他们也没有表,不管是睡着还是醒来,都是靠环境和体内的生物钟导致的。
研究发现,他们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节律都是和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冬天会睡得更久,会在日出前后自然醒来、每晚睡眠节律和夜间环境温度相关……
这可能说明,我们当下的睡眠规律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影响。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现代社会的人们往往喜欢在周末睡懒觉,这一规律在年轻人中较明显。
主要原因还是工作日要定很早起床的闹钟,这会打断我们的生物钟,导致睡眠不足。为了补上工作日累积的睡眠债务,我们只好在周末睡过头。
其实,这种“报复性”睡眠也算是一种“时差”。由于工作日的睡眠不足,导致昼夜节律系统失调。相较于跨时区旅行,这种睡眠导致的时差是长期存在的。也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的疾病。
温馨提醒:所以不管是休息日还是工作日,都要调整到更规律的睡眠。
我们可以尽可能保持规律的生活,维持属于自己的生理节律。每个人的睡眠时间可能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花一点时间来发现自己需要多少睡眠,然后遵守这个规律。
也不必陷入8小时睡眠的焦虑中,如果你醒来时觉得神清气爽,就意味着睡了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