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普遍都处于一种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中,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压力,例如,找工作、加薪、找对象、买房等。
而无论是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还是对一些客观因素的思考,都会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焦虑感,使其做事情难以专注、心神不宁。但是,心理学家指出,人们的焦虑看似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深层次考虑,其实都源于一个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都是源自于对事件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结果自然是确定的,我们便不会担忧潜在的危险。而对于那些不太确定的事情,我们会在脑海不停地猜想可能发生的后果,从而感到焦虑、不安,难以专心做好眼前的事。
比如,学生时代很常见的“考试焦虑”现象,正是因为即将面临考试,不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试题,造成了在考试之前容易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而随着考试的结束,这种焦虑、紧张感又会大大减轻。同理,对于找工作、面试等未知事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确定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在心理治疗中,咨询师将这种“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人们的焦虑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于某个特定的不确定事件感到焦虑,另一种是对于自己焦虑本身而焦虑。
不过,焦虑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因为,对于那些经常容易产生焦虑感的人,他们会比其他人更具有忧患意识,更能客观的评价当前情况,并为了消除自己的焦虑感去做更多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面对焦虑,我们应该持有更开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