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医院心理科进行心理咨询,特别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咨询越来越多。虽然情况各异、症状不同,各自的家庭千差万别,但总会有一些相似的情境和因素,至少有一类个案与家庭环境有着一定关联:父亲严厉,母亲唠叨,或者父亲出色,母亲很要强,父母亲存在交流障碍,经常争吵或不交流。
为何会这样呢?
1.依恋理论
临床心理学有很多理论可以解释这样的现象,依恋理论会解释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依恋有问题,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关系,表现为回避型或焦虑矛盾型。
往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不能与父母建立和谐的安全互动关系,没有学会表达情感和倾听他人,而导致孩子与他人也很难建立安全关系,不能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缺少社会支持网络,会经常采取回避的方式或被动攻击反抗的方式处理矛盾。
长此以往,遇到学习困难或挫折无法应对,在家里也不能与父母很好交流,便产生抑郁情绪,陷于抑郁症的泥沼之中。
2.完美主义理论
有些孩子学习很好,但是内心压力很大,内心中的道德感、责任感、规则感十分强烈,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对他人的评价语言很敏感,对比赛型竞争或学习成绩很敏感,对于挫折难以耐受,对于失败不敢面对。长此以往就会很累,很辛苦,最后会陷入抑郁泥沼。
3.家长教育方式
由于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感受不到爱和呵护,丧失了爱,就丧失了勇气和信心。父母的拒绝、过度控制和负性情感会导致孩子的低自尊,特别是父亲的严厉、母亲的唠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成为过度控制因素,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
4.心理学中归因方式
心理学中归因方式也是解释青少年抑郁症的认知理论之一。人类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总会不断找理由,给予解释。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把不好的事情归于自己的、长久的且整体上的原因,便会变得悲观、无望。关键是,孩子的归因方式来自哪里呢?
往往来自父母的评价性和指责性语言,父母如果总是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成唯一评价指标,把学习好坏看作孩子一生发展的依据,那么当学习出现问题,孩子往往会归因于自己的不努力,看不到未来的出路,必然加重自己的抑郁。
家长如何助孩子走出抑郁地带?
这就需要父母能够转变意识,从自身言行改变开始,尤其可以在这个暑假阶段利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抑郁地带。
1.带孩子接受专业治疗
抑郁症也是病,虽然不是生理疾病,但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抑郁症对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当家长发现孩子得了抑郁症后,应该带孩子及时接受正规心理医院的治疗,并听从医师的建议。
2.和孩子及时沟通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虽然不乐意,但是,当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摆正心态,耐心细心地和孩子沟通。虽然成效不大,但家长的爱和呵护,也是孩子成长中所不可或缺的。
3.经常鼓励孩子,给孩子自信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孩子产生抑郁症后,情绪低落,对世事失去兴趣。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适时地鼓励孩子,多鼓励,少责骂,给他信心,给他安全感,让他重燃希望。
4.多带孩子去农村走一走
孩子得了抑郁症后,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暑假带孩子去农村大自然中走一走。比如可以回到真正的农村,去真正的体验农村生活,通过环境变换,去重塑孩子的思考方式,重塑他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
体验真正的农村生活,完全投身于真实且原始的生存状态,人被现代科技和城市误导的思维方式可能得到重新修正——实际相当于人的精神从迷失的森林深处回到入口,重塑健康的思维方式,对世界和生活生命以及价值的看法实现再平衡。
5.多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适当锻炼之后,人虽然身体上是疲惫的,但是精神却是放松的;压力得到缓解,紧张得到放松,甚至还出现明显的愉悦感。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在运动后会产生名为内啡肽的物质,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
杭州青少年心理咨询去哪家医院?
杭州天目山医院是由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集医疗、康复于一体的规模综合性医院,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6号。医院特别开设了精神心理科,诊疗范围有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恐惧症、强迫症、癫痫、头痛头晕、神经衰弱症等精神心理疑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