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超过两岁还不会走路,还不能说两个不重复的单音,或是不能与周围的孩子有交流互动,那么,就要怀疑孩子是否患上了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可分为四级
据悉,精神发育迟滞(MR)是指18岁以前发育阶段,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原因所引起。临床表现为认知、语言、情感意志和社会化等方面的缺陷、不足,在成熟和功能水平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
根据智力低下的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缺损程度,精神发育迟滞可分为四级: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在50—70之间,心理年龄约9—12岁,约占MR的85%。在发育早期就可观察到这类孩子较正常儿童发育延迟,特别是语言发育迟缓,词汇不丰富,理解分析能力差,抽象思维不发达,计算力差,但仍有一定表达能力。这些孩子往往在幼儿园后期或进入小学后被发觉有学习困难才被确诊。
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在35—49之间,心理年龄约6—9岁,约占MR的10%。患者自幼智力和运动发育都明显比正常儿童迟缓,语言发育差,表现为发音含糊不清,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在20—34之间,心理年龄3—6岁,约占MR的3—4%,患者往往具有某些躯体畸形和脑部较重损害,多数出生不久就被发现精神及运动发育明显落后。
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一旦被确诊为精神发育迟滞,该怎么办呢?通常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会合并一些精神障碍,比如精神分裂症、孤独症、情感障碍等等,因此,要对症治疗。年龄越小,发现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对于这样的患者,家属不要歧视患者,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那么,如何预防精神发育迟滞呢?
首先,要做好婚前检查、孕期保健,坚持常规的产前检查,预防难产、急产,尤其要预防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感染。
其次,要避免近亲结婚,父母有明显的遗传病或子女中已具有遗传性疾病者,可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如确诊胎儿有遗传性疾病,可及时终止妊娠。
若孩子凡是都比同龄人“慢半拍”,比如2岁后还不会走路、说话,那么,就要及时去咨询医生,婴儿精神发育迟滞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当然,不同年龄的孩子所具备的行为能力也有所差异,这些表现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根据孩子的年龄、病史和具体表现,是否是弱智可到专业医院检查。